即胜体育官网手机登陆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灰犀牛”“黑天鵝”層出疊見,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抱有期待,又滿是困惑。 然而,在世界最需要和衷共濟、共克時艱時,一些西方國家卻基于一己之私,大搞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鼓吹脫鉤斷鏈、筑起“小院高墻”。 改善了全球數十億人生活的全球化真要走向終結?影響世界格局的中美關系前景如何?就此,中新社“東西問·中外對話”邀請美國華盛頓智庫全球安全研究所(IAGS)聯席所長、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高級顧問蓋爾·魯夫特(Dr.GalLuft),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翟東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丁一凡展開對話。 對話實錄摘編如下:美國遏華,為何熱衷拉“小圈子”? 中新社記者:如何看待美國如今力推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 蓋爾·魯夫特:我不認為加入這個倡議的國家會很熱情地推動IPEF。你怎么知道兩年后,另一位美國總統會不會推翻它?大家都看過美國政府換屆之后的變化。此外,加入該倡議的國家也不會做有損其對華關系的事情,因為中國是它們中絕大多數國家的頭號貿易伙伴。 翟東升:在過去一年半,美國政府創造了許多新詞,但這些新計劃沒有產生任何實質效果。在美國國內,兩黨間存在嚴重政治分歧,甚至同一政黨不同派別間也存在分歧,所以做不出什么成果。這也可能是IPEF的命運。 丁一凡:東盟國家幾乎都對IPEF沒有興趣,甚至印度也不太關注。美國想迫使這些國家選邊站,但它們希望與地區所有國家保持合作。中美關系良好,這些國家處境會更好,因為與中國脫鉤代價巨大。雖然美國希望它們與中國脫鉤,但美國又沒做好準備,或者說沒能力為這些國家提供援助。視頻:【東西問·中外對話】丁一凡:脅迫亞太國家對華“脫鉤”美國不得人心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記者:為什么美國如此熱衷于拉“小圈子”遏制中國? 丁一凡:美國在全球有上百個軍事基地,它要花很多錢來維持這些軍事基地,還得調動與(基地所在的)這些國家的聯盟關系。冷戰之后,維持這種聯盟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美國要找到維持這種聯盟關系的外在目標。在歐洲,如果沒有俄羅斯,美國就沒有理由維持北約框架。在亞太,美國擔心被中國趕上,所以,為保持其霸權,它就以各種方式給中國設障。中國就像一面鏡子,照出美國的衰落 中新社記者:中美關系目前出現困難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蓋爾·魯夫特:中美之間的問題并不關乎中國正在做什么或需要采取什么具體行動。更深層的原因是,中國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美國的衰落,代表著美國沒有能力領導世界,更代表著美國的分裂。 中國是什么就是什么,中國不會“變成美國”來安撫美國。美國不是在告訴中國,如果你怎么去做,兩國的關系就會打開新篇章;而是要求中國,你要回到貧窮,回到無足輕重(的地位),回到你20年前的位置。這不可能。視頻:【東西問·中外對話】魯夫特:中國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了美國的衰落來源:中國新聞網 丁一凡:在美國政治制度中,當它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想辦法找到一個外部敵人,找到一個團結的共識。美國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被中國追上,它們將此視為巨大威脅。我認為蓋爾說得很對,美國越是失敗,就越是把中國視作敵人。 翟東升:中美關系何時才能最終恢復穩定,達到新平衡?我認為也許當中國的經濟規模明顯大于美國,中國的軍事能力在某些重要方面如果也能超過美國(的時候),而那時中國仍將致力于完成和平崛起和對人類共同未來的承諾,那么美國的政治領導人就會冷靜下來,越來越多政治家就會把中國視作一個潛在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威脅。“全球化”正在變成“區域化”? 中新社記者:為什么近年來全球化會遇到這么多重大挫折?這種趨勢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丁一凡:全球化是由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還有部分歐洲國家的社會再分配所推動的。但是,歐美發達經濟體認為新興市場國家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們認為全球化破壞了它們自己的利益,所以才想扭轉全球化趨勢。 例如美國公開宣揚國家干預的回歸,反對新自由主義。所以歐洲議會的那些立法者和美國國會議員,或鼓吹或強迫跨國公司回來,這在世界范圍內帶來了長期滯脹的風險,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蓋爾·魯夫特:全球化是西方的項目,去全球化也是。西方仍是任何秩序或無序的設計者,它們在自作自受。我們已經看到,全球化在面對很多全球挑戰時并沒有激發各國的協同作用,每個國家和地區都在為自己服務。這是一個警示,因為我們都是“地球村”的一部分,但當真正面臨考驗時,全球化卻慘遭失敗。 我們會看到去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強烈,也將看到從全球化到區域化的轉變,世界將沿著更多地理維度被劃分為小聯盟,它們將能夠進行區域層面的全球化,但對區域外的依賴程度較低。 中新社記者:目前多邊、自由的世界貿易秩序將在某種程度上被去全球化終結嗎?同時,美元霸權會結束嗎? 蓋爾·魯夫特:我寫過一本書《去美元化:貨幣改元,金融更序》,它說的就是反抗美元。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就是一場反抗,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起來反抗,這是對一種貨幣、一個國家霸權的反抗。與此同時,美國也在利用其經濟實力來脅迫、制裁和恫嚇。 通過烏克蘭的情況,各國已經看到西方在貨幣武器化方面有多么兇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經有兩個美國凍結其它國家中央銀行資產的案例,先是在阿富汗,后是在俄羅斯。在貨幣的歷史上,這聞所未聞,讓每個國家都感到不安。美國將會為此付出更多代價。 翟東升:世界貿易會繼續下去,但在未來幾十年,可能會在當前的水平上停滯相當長的時間。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更關注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而不是盈利性。而美國正在濫用其自身貨幣特權,導致這種特權有可能結束或消亡。必須有其他人站出來,為整個世界貿易結算和計價制定一個新的模式或解決方案。 丁一凡:全球貿易不會急劇萎縮。你看中國的國際貿易額:歐盟仍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也是,還有個正在增長的第三市場——東盟和“一帶一路”國家。對東盟國家的出口已成為中國出口的第三大支柱,貿易更多樣化了。 去美元化將是一個長期現象。短期內,國際形勢仍然混亂,美元仍占主導地位,但這是短期的。美國的債務相對于其GDP(國內生產總值)來說,增長非常快,美國經濟維持這種印鈔體系非常危險。【編輯:孫靜波】
中新網河池9月9日電(記者林浩)9月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一級巡視員張光廷表示,廣西正積極構建“大健康+”產業體系,助推脫貧鄉村實現鄉村振興,幫助民眾從大健康產業發展中獲益,實現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夢想。 當天,2022河池巴馬大健康·飲用水產業發展論壇在革命老區廣西河池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健康產業行業主管官員、專家、客商等嘉賓,通過“線上線下”交流,探討大健康和水產業發展前沿動態,為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張光廷在致辭中表示,大健康產業是綜合產業,更是富民的綠色產業,本次論壇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務實舉措,廣西希望與各方共享大健康產業發展新機遇,深化全產業鏈務實合作,推動大健康產業跨界融合、創新發展,加快形成產學研協調發展、政商企合力推進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新格局。 河池市具有豐富優質的康養、中醫藥資源,是中國首個地級世界長壽市,每10萬人中達到百歲的老人有19.5名。中共河池市委員會書記秦春成介紹,近年來,河池市依托綠色發展先行試驗區建設,做好水資源、做強水產業,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2021年全市水及其關聯產業總產值達100億元,成為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 秦春成表示,河池市將以舉辦此次論壇為契機,深耕水產業“藍海”,做大做強生態產業文章,打造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和廣西大健康產業發展龍頭基地,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 巴馬瑤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一個被國際、國內雙認定為“長壽之鄉”的縣份,是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健康旅游國際論壇永久舉辦地。河池市市長王軍在主旨報告中介紹,當前,河池市正在大力建設廣西巴馬健康生態長壽食品產業園,組建礦泉水研究院和集團公司,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食品谷長壽食品生產供應基地,構建形成完善的健康食品體系,吸引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基因組所等一批科研機構入駐,接下來,將推動世界大健康論壇和全球飲用水論壇永久會址落戶巴馬。圖為項目簽約儀式現場黃勤攝 中共巴馬瑤族自治縣委員會書記、二級巡視員黃炳峰也表示,巴馬將著力構建“大產業、大旅游、大健康、大品牌”發展格局,加強與國家衛健委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合作,整合更多社會有效資源,謀劃更多文旅康養項目,為客商提供更多合作共贏商機。 在主旨演講中,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孫樹俠針對新形勢下巴馬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舉措。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飲用水專委會秘書長劉建平就礦泉水的未來發展趨勢作了深入闡釋。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劉維林就老齡化和長壽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給予巴馬大健康產業指明了方向。中國礦業聯合會礦泉水專業委員會專家郭慶華從如何培育巴馬飲用水品牌發展獻言建策。 在論壇項目簽約環節,廣西都安粵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年產23萬噸山泉水生產線、《下柳.花開》文化旅游綜合體、巴馬長壽健康研究院等一批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15億元。(完)【編輯:劉歡】
中新網杭州1月9日電(張煜歡)9日,浙江官方在杭州舉行2023年浙江省兩會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即將召開的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和浙江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有關情況。記者了解到,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將審議《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草案)》,助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拓展中小微企業發展空間。 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將于1月12日至16日在杭州召開。浙江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將于1月11日至15日召開。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共有14項建議議程,包括聽取和審查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及“一府兩院”工作報告,選舉浙江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和委員,選舉浙江省政府省長、副省長,審議《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草案)》等。 中小微企業是經濟鏈條上最為活躍的群體,也是浙江經濟的特色和活力。如何進一步增強中小微企業發展信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主任李章軍介紹,浙江作為中小微企業大省,早在2006年就制定出臺《浙江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條例調整對象包括中型、小型和微型企業。自上述條例實施以來,其在改善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促進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有很大變化,特別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壓力有所加大。同時,隨著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全面修訂和我省‘兩個先行’目標的確定,現行條例已不能完全適應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亟需修訂完善。”李章軍說。 在2020年制定《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上,浙江制定《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草案)》。上述草案經浙江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后,經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先后三次審議。為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主體作用,凝聚浙江全省上下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廣泛共識,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通過了將上述草案提請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議案。(完)【編輯:房家梁】